〔2014〕第三期
 
一、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剖析
        高校学生上当受骗屡见不鲜,受骗事件呈持续上升趋势。高校学生受骗不但给自己造成了物质损失,也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伤害。针对学生的诈骗手段多种多样,受骗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。本期针对不同的诈骗案件进行分析,总结一些防骗措施,以期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。
        案例一:① 2014年8月25日中午,某学院张同学在小花园遇见一对学生模样的男女,对方称来石家庄找同学,不幸钱物被盗,想借张某手机与家里联系汇款并借其银行卡转账,骗走张某手机一部,从银行卡取走现金2000元,共计损失3500余元。② 2014年9月4日20时许,某学院女生高某在校内行走时,一名陌生男子上前搭讪称:自己是香港某中文大学的学生,在石家庄实习。因现金用完,请求借用高同学的银行卡,让香港的老师把钱打到卡上。高某将卡号告诉陌生男子,20分钟后高某独自进入桃园工行POS机查看现金并没有打进来。看到该男子着急,高同学提出:“你押给我一个证件,我先借给你现金”。男子解释说:证件涉及到个人隐私,可押2500元的新加坡币(案犯称折合人民币7000余元),并一再要求高某不要到银行兑换,这两天就来还钱。随后,高同学从POS机上取出3000元人民币交予该男子并将其送上出租车。第二天,在同学的提醒下,高某通过验证发现2500元新加坡币是假币。
        案例分析:此类案件属于“求助为名,骗取信任”的诈骗案件。骗子抓住大学生处世不深和善良的心理特点,获取其同情,进而达到行骗的目的。诈骗分子往往巧言令色,编织的谎言多种多样,要么自称是大学生,外出时钱财被盗,回家没路费;要么声称来此找人,手机没电,银行卡被吞等,使善良单纯的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落入陷阱,而且在实施行骗过程中,气氛“融洽”,受害者浑然不觉、全力配合。
        安全小贴士:低年级学生因社会经验不足,缺乏安全防范意识,犯罪分子多选择较年轻学生、特别是女生实施犯罪活动,因此必须牢记:1、拒绝金钱、名利的诱惑,不贪私利,不图虚荣,增强抵御诱惑的能力;2、与陌生人交往中,要认真审查对方的来历,保持清醒的头脑,理智处事,观其行、辨真伪,三思而后行;3、遇到麻烦应立即向辅导员或保卫处求助,不应轻易相信他人。
案例二:① 2014年9月10日中午,某男生公寓一宿舍午休时没有关门,五名男生在室内酣睡。起床后发现,曹同学放在桌上充电的一部手机被盗,价值2400元。同日,另一栋男生宿舍孙同学的手机也以同样方式被盗。当时,躺在床上午休的孙同学还看到一名陌生男子在从宿舍走出,但认为是同学走错了房间,未引起警觉。② 2014年9月11日,王同学将装有手机、现金、身份证的书包随手放在4栋南侧的路沿上,起身离开。十几分钟后返回寻找时,发现书包丢失。③ 2014年9月18日17时,龚同学在综合食堂前篮球场打篮球时,将手机放在球架下,后发现丢失。④ 2014年8月27、29日中午,保卫处连续接到两起报案:有人冒充学校老师和楼管,要求学生购买电话卡和上网卡,被骗学生7人,被骗现金共1200余元。
案例分析:以上案件有的假冒身份,打着上门推销的幌子;有的以找人为借口进入寝室顺手牵羊;有的趁寝室人不在、房门抽屉未锁之机行窃;有的属贵重物品随意乱放,安全防范意识差。
 安全小贴士:由于新生对校园环境还不熟悉,且个人防范意识薄弱,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。因此,同学们应加强以下日常养成:1、遵守宿舍相关管理规定,不带无关人员进出宿舍楼;2、人走关门,保管好钥匙,不轻易借人,发现门锁损坏应及时报修;3、在公共场所保管好随身携带的挎包、衣服及其它贵重物品;4、发现可疑人员要提高警惕,加以询问,必要时应立即联系辅导员或拨打校园“110”电话报警。
二、社会涉校案例分析
 八、九月份,全国连续发生多起单身外出的女大学生被侵害恶性案件。在普通人看来,大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文化,理应比普通人更聪明,更容易识破骗局,但为何女大学生频频受到侵害呢?有的女大学生被骗加入传销组织,有的被骗沦为失足女,有的被骗卖到偏远山区成为人妻,有的甚至失去了年轻的生命……
大学生上当受骗发案时间多数集中在寒暑假、小长假这些特定时间段。在这些时间段,大学生离开学校和家庭的双重保护,导致校外受侵害案件频发。有的女大学生找家教工作不通过正规的中介机构,仅凭招聘广告自己去联系,只看报酬多少,不了解对方家庭成员、社会背景等情况,毫无警惕意识。有的不能理性对待网络行为,因交友不慎遭受到侵害,因感情处理不当受骗及至危及人身安全。
安全小贴士:许多大学生上当受骗,多数是因为“贪图小便宜”。当面对陌生人或不怀好意的人邀请时,要坚决拒绝诱惑;出行时不要乘坐黑车,一定要有计划,提前将目的地、时间、同行人员等情况告诉父母、亲朋;遇人、等车等情况时,尽量选择人多或有监控设施的场所,这些场所是意欲犯罪分子极力规避和忌惮的场合;出行做到钱财不外露,避免坏人见财起意;遇到异性的搭讪、问路、借打手机或旅游邀请、留联系方式时等情况,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;遇到险情时,不要惧怕,一定要冷静,理智地与犯罪分子进行周旋,伺机寻找脱离险境的办法。
三、安全提示
假期旅行安全提示
是避免单独出游,尽量结伴或参加具有资质单位组织的集体旅游,确保安全。二是在外出登山、攀岩或野外探险时,一定要遵守旅游地的安全提示,注意自身安全,不要攀爬“野山”或涉足明令禁止的危险区域。三是外出游玩,注意饮食安全,选择食品卫生有保障的餐饮场所就餐。四是遇到突发事件,要冷静、理性处理。若有必要,应迅速、及时地报告当地公安机关或拨打报警电话寻求帮助。五是出行前务必携带好必要的通信、照明、卫生、救生设备物品。六是带孩子出游的老师,在游玩期间高度关注孩子的活动,以免发生意外。
大学生公寓发现可疑人的防范措施
1、发现可疑人应主动上前询问,态度应和气,但须问得仔细。
2、如来人回答疑点较多,神情紧张,则要进一步盘问,并要求查看其有效证件。
3、如来人经盘问疑点很多,不肯说出真实身份,或其携带有可能是赃物、作案工具等物品,应采取措施拖延时间,并打电话通知学校保卫部门来人进一步审查。
注意的几个问题:一是态度始终要和气;二是不能随意对可疑人员进行搜查;三是如可疑人员是盗窃分子,要防止其突然行凶或逃跑。
哪些大学生容易受骗上当
        1、思想单纯,缺乏社会生活经验,对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够。
 2、疏于防范,感情用事,大学生(尤其是新生)沉浸在高考及跨入高校的喜悦中,还未形成防范的概念,在客观上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。
3、有求于人,轻率行事。
4、贪图钱财,少数学生有贪财心理,被诈骗分子所利用,而造成较大的损失。
外出时如何预防钱物失窃
1、除特殊情况,不要携带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到人多拥挤的地方。如确需带较多钱款,可分散放置在内衣口袋里,只留少量现金在手边作零用。
2、不要把钱夹放在身后的裤袋里;带包出门,不要将钱和贵重物品置于包的底部或边缘,以防被割窃;人多拥挤时应将包置于胸腹部;任何时候都要包不离身或不能脱离视线,以免因疏忽而被人拎走。
3、人多处尽量不翻点现金,以免被扒手盯上。
4、留心你或同伴是否被扒手盯上成为其目标。
5、不要因从未被扒窃而麻痹大意,尽可能避免拥挤。坐车购物拥挤时,要及时检查一下自己的钱物,如被扒窃,要尽快向公安保卫部门报案。
火场自救与逃生要点
1、迅速报警。发生火灾后,要迅速拨打火警电话“119”或向保卫处、楼宇值班室报警。报警时一定要讲清起火地址、着火部位、火情大小、报警人的姓名及报警使用的电话号码,必要时要派人在路口迎候消防车。
2、保持镇静,明辨方向,迅速撤离。突遇火灾时,首先要保持镇静,千万不要盲目地服从人流、相互拥挤、乱冲乱撞。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,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,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,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,通过阳台、窗台等通往室外的出口逃生。
3、不入险地,不贪财物。在火场中,人的生命最重要,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,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服或寻找、搬运贵重物品上。已逃离火场的人,千万不要重返险地。
4、简易防护,掩鼻匍匐。火场逃生时,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,可采用毛巾、口罩蒙住口鼻,匍匐撤离,以防止烟雾中毒、预防窒息。另外,也可以采取向头部、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、湿棉被、湿毯子等将头、身裹好后,再冲出去。
5、善用通道,莫入电梯。发生火灾时,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、通道。除可利用楼梯外,还可利用建筑物的阳台、窗台、屋顶等攀爬到周围的安全地带;务必牢记,高层建筑着火时,不要乘电梯。
6、避难场所,固守待援。假如用手摸房门已感到烫手,此时一旦开门,火焰与浓烟势必迎面扑来。此时,首先应关紧迎火的门窗,打开背火的门窗,用湿毛巾、湿布等塞住门缝,或用水浸湿棉被,蒙上门窗,然后不停用水淋透房间,防止烟火渗入,固守房间,等待救援人员达到。
7、火已及身,切勿惊跑。火场上如果发现身上着了火,惊跑和用手拍打只会形成风势,加速氧气补充,促旺火势。正确的做法是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,压灭火苗。